該項目總調查面積約為89.77km
2,調查區域位于大連市甘井子區,西起營城子鎮,途徑辛寨子、泡崖南側、椒金山南側向東至海茂島轉向北終止于龍頭石。區內地貌類型主要有高丘陵、低丘陵、冰磧垅崗、坡洪積扇裙、山前坡洪積平原等共9種地貌單元。調查區內發育有4組褶皺,褶皺兩翼共伴有4條沖斷裂和2條張斷裂。本區地下水類型劃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、基巖裂隙水、碳酸鹽巖裂隙巖溶水三種。松散巖類孔隙水可分為單層、雙層結構,其中單層結構地下水富水性貧乏-豐富不等,雙層結構上部結構富水性不含水-中等,下部結構富水性為中等-豐富。基巖裂隙水富水貧乏,單井涌水量小于100m³/d。碳酸鹽巖類裂隙巖溶水富水性可分為貧乏-中等及豐富區。
根據現狀特征構建數學模型,預測地鐵4號線的施工及運營期地下水流場變化、水質變化以及地下水環境水文地質問題,并針對不同環境地質問題提出相應的防護措施,為地鐵4號線工程的安全、順利的完成提供基礎資料及可靠意見。環評工作的順利完成,為大連地鐵4號線工程的開展提供基礎保障,有助于估算總額185.08多億元的地鐵4號線更安全、更順暢的服務于社會。同時該項目在2017年榮獲遼寧省國土資源廳頒布的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。